助力粮食安全和种质资源 “启明星”人才齐聚交流农业研究成果
“2023年启明星论坛暨第108期院士沙龙”3月3日在上海市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奉浦院区举办。本次论坛以“生物制造-种源保护利用和技术创新”为主题,2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交流活动。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1年启动实施的科技人才计划,已有3000余位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其中走出20位两院院士、209位国家杰青、207位国家优青,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涌现出大批重要创新成果。
在启明星论坛环节,6位工作在种质资源开发、培育一线的“星友”基于各自的研发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助力粮食安全和种质资源有效开发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食品风味与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臣教授介绍了产香乳酸菌的高效筛选和产业化应用。上海师范大学黄学辉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水稻导航育种系统的创制》,团队研发的水稻版“地图导航”系统RiceNavi初步实现了水稻育种的智能化。该系统被应用于常规稻主栽品种“黄华占”的改良中,仅用两年半时间实现了既定育种目标,获得了株型紧凑、生育期略短、有香味的新品系“导航1号”。
上海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副研究员李雄伟博士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上海市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桃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团队长期开展桃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鉴定和利用工作,利用‘上海水蜜’优异祖先,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桃新品种17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鲜食黄肉桃品种5个,在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约占全国鲜食黄桃面积的80%以上,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选育出‘沪蟠1号’和‘沪蟠2号’为金山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采用医学过敏等多学科交叉协作,选育出‘沪油桃278’和‘沪油桃005’两个低过敏品种(系),让原本对桃过敏的群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食用。
本次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冯雁等4位在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作报告。他们的报告既有从番茄、水稻、食用菌、节水抗旱稻等具体作物种源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的分析,也有对上海种源农业发展的建言。
喻景权以《番茄光信号途径研究及其应用》为主题,围绕红光、远红光和蓝光受体如何通过HY5和PIF等光信号分子在番茄生长发育、抗冷、光适应、养分吸收和植株株型形成等发挥作用, 探讨设施园艺LED精准补光和植物工厂人工光源的光配方, 为发展现代园艺提供指导。
罗利军的报告围绕节水抗旱稻的理论与实践。节水抗旱稻是指既具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栽培稻品种类型 (NY/T 2862-2015)。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抗旱和耐直播能力较强,可采用“旱直播旱管”的绿色栽培模式,既可在水田不淹水栽培、大幅度节约灌溉用水、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又可在旱地或山坡地种植,拓展水稻的种植空间。
近十年来,上海市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00余项,主持获市级及以上科技奖5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例如,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节水抗旱稻”,像种麦子那样种水稻,开辟了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新境界;首创香菇“设施制棒生态出菇”模式,引领我国香菇栽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育成的“锦绣”“锦香”等“锦”字系列鲜食黄桃品种,填补了我国黄桃品种不适合南方地区生长的空缺,让南方地区的消费者也能吃到本地产的黄桃。
此外,还安全保存了93科360种23万余份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水稻功能基因资源库和全国最大的生菜种质资源库。在全国率先探索实现了鸡毛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聚焦大健康,培育了抗性淀粉含量高的优糖米,富含莱菔子苷的西兰花,观赏兼食用型百合,富含花青素、高叶酸等优质营养的玉米,大麦青稞、大麦若叶青汁、藜麦等功能性品种的选育,能与水稻轮作的中药原材料西红花,可鲜食的蛹虫草菌株,灵芝破壁孢子粉、猴头菌精粉等食药用菌产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