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协同创新,让长三角餐桌更丰盛

来源:解放日报 俞陶然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06 08:39:59 浏览次数: 【字体:

最近,上海市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玉米研究中心主任郑洪建格外忙碌,因为7月上旬是玉米采收时节,位于奉贤庄行的长三角鲜食玉米核心生产示范基地需要更多的打理。这个80亩的基地种植了100多个玉米品种,它们都是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出来的。联盟现有成员单位18家,包括三省一市的农科院,复旦、上海交大、扬州大学等高校以及一批企业。

这样的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已组建10多个。在这些平台的支撑下,三省一市农业协同创新迈上了新台阶。

摸清家底,推广优质新品种

沪苏浙皖各地农科院已有15年的合作历史。随着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让这一区域形成更广泛的农业创新合作网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19年3月,三省一市农科院联合发起成立的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南京揭牌。

“我们在不突破现有各单位组织框架的前提下,探索理事会运行方式,理事长单位采用轮值机制。”上海市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说,理事会成员构成形式为“4+X”,即4家常任理事单位和若干成员单位。经过两年多磨合,4家农科院已形成长效化对接联络机制,为成员单位搭建起协同创新平台。

食药用菌、鲜食玉米、枇杷、花菜、西甜瓜……研发和转化多种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创新联盟已先后成立。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郑洪建说,创新联盟成立后,农科院、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更紧密了。今年4月,市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沪红糯1号”以1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联盟成员单位——上海惠和种业-太阳集团城网2018(中国)VIP官方认证 - 百度百科。这个玉米品种富含花青素,颗粒呈紫红色,入口软糯带甜。

7月5日至6日,第二届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将在浙江东阳举行。来自上海庄行、江苏吴江、浙江东阳三地的长三角鲜食玉米核心生产示范基地的玉米将集中亮相,由联盟专家评选出“十佳鲜食玉米品种”,推动这些优质品种在长三角大面积种植。

识别产地,抓出冒牌崇明菜

除了产业创新联盟,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还成立了多个专业创新联盟。与百姓餐桌息息相关的长三角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联盟,就是其中之一。该联盟成立后,市农科院获得市科委长三角合作专项的两个项目资助,与江苏、浙江、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技术攻关。

蔬菜上的碳、氮、氢、氧等元素的稳定同位素与产地气候和生产方式有关,可谓隐形“出生证”。“我们利用稳定同位素测定技术,已能区分来自上海、浙江、安徽的蔬菜。”市农科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宋卫国说。400多个蔬菜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上海与浙江蔬菜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上海与安徽蔬菜的识别准确率为86%。

为何要识别蔬菜产地?宋卫国解释说,不同产地的蔬菜价格不一样,比如崇明地产蔬菜比较贵,所以市场上可能存在冒牌“崇明菜”。采用这种技术,就能抓出“李鬼”。这种技术还有助于农药残留溯源,一旦发现某批次蔬菜农残超标,就能更准确地查明其产地。

记者还了解到,市农科院质标所在承担长三角合作项目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便之处——科研项目经费不能出省,只能以“委托测试加工费”形式支出。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在和三省农科院谋划一体化科研项目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看来,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可共同出资,设立长三角科研基金,三省一市单位都可申请。这样或许能打通财政科研经费出省的通道,更好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协同创新。

0b04e4745d1840f58f05fc5025be5c35.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