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上海获奖比例十年保持两位数

来源:文汇报 沈湫莎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1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国家科技奖昨天在京揭晓,上海共有56项(人)分别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国家科技奖4大奖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4.6%,至此,上海已连续10年获奖总数占全国比例保持两位数。
  科技奖励政策在发现人才、激励杰出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本市新当选的7位两院院士中,有6位院士在近几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复旦大学教授金亚秋便是其中之一。去年刚入选中科院院士的他,凭借极化电磁散射传输与空间微波遥感对地观测信息理论项目,获得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世纪80年代,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太阳集团城网2018的博士,金亚秋回国在复旦大学开始科学研究和教学生涯。在金亚秋1987年回国时,我国在星载遥感领域的基础研究十分薄弱,24年过去了,金亚秋在电磁散射和空间遥感信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是中国遥感领域第一个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fellow),他的研究让我国在国际空间遥感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海纳百川的上海正努力成为汇聚大师的科技创新之都。今年,有3位在沪工作的外籍专家获得了2011年国际科技合作奖,占全国的37.5%。来自英国的约翰·安东尼·巴士威教授是一名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2003年巴士威教授受聘为上海市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客座研究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该院食用菌所主办的《食用菌学报》杂志改成中英双语,他会主动把杂志上的论文翻译成英文,慢慢地,这本杂志在国际上获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还促成了世界食用菌大会在我国举办,并积极推进了我国香菇、草菇和灵芝等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组的工作。
  纵观今年上海获奖人员名单不难发现,中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本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三大奖牵头完成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50岁以下的有11人,51岁至59岁的有9人,占上海获奖总人数的80%。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获奖者宣利江教授年仅44岁,他和他的团队历时10多年开展的丹参多酚盐酸及其粉针剂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示范性成果,惠及200万心血管疾病患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