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家研究成功基因"改良"和"定制"新技术体系 番茄保鲜期可增至100天
本报讯(记者 马丹)为植物和微生物“改良”基因,“定制”基因,需要系统、先进的“技术指导”。一套基因化学合成、突变和体外分子进化的基因改良沪版“秘笈”,经过科研人员的多年摸索,有了眉目并获得肯定。日前举行的200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市农业科-太阳集团城网2018的“植物和微生物分子育种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其初步应用成果,不仅能通过基因改造研发优良育种,如可存放百日的番茄、钾含量显著提高的烟草等,还能提高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沪版基因技术超国外水平
项目第一完成人熊爱生研究员介绍说,由于我国缺乏自主研发的基因化学合成、突变或分子进化关键技术,所以拥有的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专利基因较少。上海农科院的科学家近年来专攻这几项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此次获奖的主要成果包括上海科学家建立的长基因的化学合成新技术、基因多位点突变新技术以及基因改组和体外定向分子进化新技术等。据了解,沪版技术水平在多个方面都已超过国外同类技术。
初步应用于番茄烟草育种
目前,科学家尝试运用基因合成、改造和体外分子进化技术,让新鲜番茄的保质期从30~40天延长到了100天。据了解,“百日番茄”已通过了农业部转基因安全性评价的中期试验阶段。
通过提高烟草里钾通道基因的活性,科学家培育出了钾含量显著提高的烟草转基因植株。烟草内钾含量的提高能降低加工烟叶中的焦油含量,减轻对人体的危害。
科学家还试图利用新技术提高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在现代转基因植物育种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一个常用标记基因。科研人员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中加了一段植物的基因序列,控制该基因的“活动范围”:让它只在植物内发挥作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因此得以提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