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上海诞生首例克隆猪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7-2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上海诞生首例克隆猪

  本报讯 (记者 黄勇娣 实习生 宗敏)记者昨天从市农委有关部门获悉,上海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建立及其优化》日前结出了硕果,本市首例克隆猪已于7月16日在南汇诞生。截至昨天,这只全身长着黑白花纹的小猪已由1公斤多长到了2公斤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克隆猪的诞生,将为科研人员深入开展异体器官移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猪的育种、保种提供新的途径。
  记者昨天在位于南汇瓦屑的上海白猪原种场看到,10多只小白猪正围着一只大白猪吃奶,其中一只健壮的小花猪十分引人注目。原来,小花猪就是出生刚满8天的克隆猪,只见它爬上爬下,格外活跃。
      课题组主持人之一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张德福告诉记者,克隆猪8天前出生,当时身体状况良好,毛色发亮,体重1153克,稍大于其他正常受孕出生的小猪。现在,克隆猪已度过了最易夭折的24小时—48小时,可以自主喝“奶妈”的奶水,并和其他品种的刚出生小猪生活在一起。
  据了解,在科研过程中,课题组共进行了10次胚胎移植,每次移植的胚胎数量都在170枚—200枚。通过3个月的观察,移植的10头代孕母猪只有一头怀孕到期并产下了克隆猪,其他代孕母猪则分别于不同时期流产。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只克隆猪共拥有三位“母亲”,它的供体细胞来自巴马香猪的胎儿体细胞,代孕母亲是一头身体健康的上海白猪,乳母则是一头母性好、奶水足的上海白猪。
  相比于克隆牛和克隆羊,克隆猪的技术难度更大。专家介绍,要进行克隆,必须先获得卵母细胞,去除细胞核,再将体细胞植入其中,如此就形成了克隆胚,细胞继续分裂,才会变成胚胎。但猪的卵母细胞脂肪颗粒较多,在显微镜下难以观测到细胞核,去核就达不到较好效果,克隆效率也就较低。此番,课题组创新采用了一种“纺锤体观测系统”,大大提高了卵母细胞的去核效果,从而提高了克隆猪的生产效率。这一技术,今后有望推广到其他哺乳动物的克隆中去。
  为何选择巴马香猪作为克隆对象?课题组另一位主持人上海交大医-太阳集团城网2018附属新华医院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陈学进副教授解释说,巴马香猪成年体重在50公斤左右,其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形态大小也与人体器官相似,被认为是开展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而且,巴马香猪是近亲交配的猪,遗传性能稳定,有利于提高遗传实验的准确性。当然,等克隆技术成熟后,人们还可对其他品种的猪进行克隆,通过“拷贝不走样”,就能在地方良种猪的种质资源保存上有所突破。
    课题组透露,接下来,他们一方面将继续观察这只克隆猪的生长状况和繁殖能力,另一方面还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克隆猪成功率的研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