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种植示范果园品质提高大幅增收
果农节日“抢”专家
本报讯 (记者 黄勇娣)五一假日,对上海农科院的果树专家骆军等人来说,根本没有休息的可能。从4月30日开始,他们就应邀赶往金山区的廊下镇、张堰镇。那里果农种的葡萄和梨,正值最关键的开花期,万一坐果不好,就可能影响全年的品质和产量。在金山区指导结束,他们还得赶往松江区的仓桥水晶梨基地。
骆军说,农科人员的实验室其实就在田野里。他所在果树室的几位同事经常蹲点的大小基地有近30个,每月至少要去现场察看一两次。定点联系的市郊基地中,已建起奉贤青村黄桃、奉贤油桃、南汇水蜜桃、松江水晶梨、嘉定葡萄、青浦草莓、宝山柑橘等核心技术示范园,大部分示范园亩产值都稳定在1万元左右。
骆军自己最常去的,是奉贤区庄行镇潘南村。这是当地的经济薄弱村,也是市农科院的重点帮扶对象。刚去时,该村可支配收入不足30万元,农户种植的1000亩梨也卖不出什么好价,最好的亩产值在6000元,差的只有1000多元。关键原因,是农民种植技术不到位,影响了梨的品质。
去年年初,骆军和院里果树学科带头人叶正文对果农们开展一轮轮培训,包括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技巧、套袋技术等,全面提升栽培水平。到了秋季,一批种植示范户的梨果明显与众不同。
果子大了,吃口好了,卖价也高了,每亩增收800元至1000元。村民老高说,自己种了10多亩梨树,按照专家教的方法打理,去年增收1万多元呢。
农科专家还对原有梨树进行“换种”。农民原来种的是黄花梨品种,虽然个头大,但肉质较粗,且成熟期太晚,所以不具市场竞争优势。农科人员通过高位嫁接,在原有梨树上“换”上了早生新水、翠冠两个新品种,不仅吃口嫩、汁水多,上市期还提早一个月左右。“梨能卖出更好的价钱,村也就能尽快摘掉薄弱村的帽子。”骆军对此很期待。
记者前晚采访桃树专家叶正文时,他就接到了奉贤青村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刘福良的电话,后者拜托他假日里一定要去当地为黄桃管理“把把关”。据了解,在农科院专家指导下,青村镇的黄桃种植面积已有8000多亩,黄桃供不应求,亩产值超过1万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