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顶烈日追踪农业“碳足迹”

来源:文汇报 史博臻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1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那天初见小赵,他正顶着烈日,在只闻鸟语、不觉花香的水稻田里弯腰翻看抽蕊的禾苗,还不时取下挂在脖子上的记录本写些什么……“赶快,你先到有树荫的地方躲一躲,我空了就来。”他贴心地对记者说。
  小赵本名赵志鹏,在上海市农科院工作,眼下挂职于崇明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从今年3月起,他接手了一桩新任务,在田间地头调研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追踪“碳足迹”。具体做起来,先是定期测量作物在不同耕作方式下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成分及含量,而后计算作物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关系,最终绘制出一幅农业“碳足迹”图谱。
  这里头有些啥名堂?“‘碳足迹’几乎无所不在。很多人以为这个‘生态搅局者’只是从汽车排气管和工厂大烟囱里溜出来的,其实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温室气体。”小赵耐心讲解:“据估算,全球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14%,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记录本挂在脖子上
  “农田,特别是我们现在踩着的水稻田,不仅作物须根系在呼吸代谢,就连土壤也在喘气,排放着大量温室气体,但以往我们对此关注、研究得不多。眼下我做的这件事,就是摸底调查、积累基础数据,从中探寻农业的‘碳足迹’。”小赵把自己工作的意义说得很清楚。
  他每半个月要做一次取样,这一日赶上了高温桑拿天。小赵告诉记者,早晨6点他就带着“家什”赶来崇明的这个农场,这里有好多个水稻田温室气体采集点——“得赶早啊,趁着天还凉快抓紧下田。”
  仔细打量每个“方格子”里的稻苗,虽然它们共享一方水土,却长得有好有孬。这是为什么呢?小赵介绍,有的试验田用机器播种,有的则延续老办法人工撒播,耕作方式的差异让从“同一起跑线”出发的种子们渐渐表现各异,也或多或少会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那天,他的第一项工作是统计植株数据,观察各个“方格子”里稻苗的“体貌特征”,一一详细记录。头顶黄色草帽、身穿蓝色汗衫和黑色长裤、脚蹬水靴,此时的小赵活脱脱一个“土把式”——如今崇明的田间地头,年轻农民可真是难得一见了,何况还是个戴眼镜的。
  收集数据这活儿,一般来说得两个人互相搭手:一个下田观察测量,一个站在田埂上听报数、做记录。可实际情况却常常是人手不够。一个人忙,小赵琢磨出了一些顶用的“小发明”:记录本拴上根绳子,把它挂在脖子上;穿衣服尽量挑口袋多的,可以揣进卷尺、记号笔之类。
  
稻田里搭起“t形台”
  小赵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田里,圈拢10处稻穴作为样本,然后清点每一处的苗数、叶龄,再用卷尺测量株高。接连弯腰起身,个把小时后,他的汗衫像用水浇过,后脊背上竟然蒸腾起丝丝热气。
  “植株数据统计只是热身,吃重的活儿还在后头。”小赵走回田埂边,顺势举起一只有盖无底的圆桶,竖直对接到采集点的特制托盘上。这个桶1米高、半米直径,里外都牢牢贴着防水的锡箔纸;再一细瞧,桶盖上插着一根温度计。每隔两小时,他便要记录一次这个罩着水稻的桶的内部温度,同时从位于桶身中间的取气口抽出60毫升气体,装入特制的气袋——这可是整个工作的核心步骤,务必精准地取到全天12个小时里的气体样本,带回实验室做化验分析。
  小赵笑说,这工作“技术含量其实不高,战高温和设法为自己解闷才是要紧事”。高温季节,每次下田作业,他都要和汗衫来一次“水分交换”,体重会轻个一两斤。但这不算什么,毕竟一年到头只遇到几个大热天,孤单才是常年的考验:在田头忙活一天,周围不见个人影,想聊天?自说自话吧。好在不时有白鹭掠过身边,喜鹊也来凑个热闹,还有一种头顶泛黄的无名小鸟,善解人意地与小赵作伴;防护林里的知了、沟渠里的青蛙,隔三差五地也会吱个声,添几分生气。小赵还带来了收音机,有时打开听听音乐,或者找找是不是在播相声。
  为了方便作业,小赵在水稻田里搭了几个木栈道——他管这个叫“t形台”。“要么你再弄个旋转灯照一照,自己练练猫步?”听旁人开玩笑,他憨憨一笑,附和道:“我也正在考虑呢。”
  
手指头变成红竖椒
  下午,烈日暴晒,远处近处的鸟和虫也都静默无声,小赵只听得自己的汗珠有节奏地滴落在稻田的水里。慢慢地,一层轻薄的水雾在田里浮动起来,白濛濛一片——“太美了,我常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境。”小赵对记者感叹。
  当然这不是仙境,或者说“偷窥”仙境是要尝苦头的:田里的蚊子个头大,更凶猛得很,叮咬之后,手指立刻变得像圆溜溜的红竖椒,火辣辣的难受。不过小赵说这没啥,他出生在苏北农村,自小熟悉乡下阡陌,也跟着长辈下田干过不少农活,称得上“农的传人”。对这份辛苦,他能坦然接受。
  瞧着月亮爬上树梢,柔光洒进平静的水面,小赵结束了一天的活儿,意犹未尽道:“咱要回家喽!”摘下被汗水浸湿的记录本,脖子上露出一道深深的红印。
  看小赵慢悠悠拾掇工具,记者上前帮忙,小赵笑着说谢谢。分别时,他使劲挥挥手,而后跨上沾满泥巴的电动车迎风而去,车灯在乡间小道上划出一道光影,仿佛萤火虫拖着长长的尾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