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生态所在我国黄鳝遗传多样性和种群进化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水生生物团队历时六年,对全国19个地理区系的黄鳝进行收集,并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成果为黄鳝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遗传学期刊Frontiers in Genetics (IF=4.599)。
黄鳝(Monopterus albus)是我国最受欢迎的特种水产品之一,年产值在1000亿元左右,但黄鳝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保存、品种选育与应用在国际上一直是空白,种业基础工作的短板导致我国黄鳝产业一直停滞不前。研究人员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中国19个野生黄鳝群体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并利用SNP标记研究了黄鳝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所有黄鳝样本中共鉴定出8941794 SNP。19个野生群体总体上可聚为4个类群:Ⅰ组包括蕉岭和鄱阳湖种群;Ⅱ组包括成都、大理、偶里、洞庭湖、霍丘、巢湖种群;Ⅲ组包括濮阳、崇明、太湖、高邮湖、微山湖、海门、洪泽湖、白洋淀、孤山和平湖种群;Ⅳ组仅有陵水种群。所有黄鳝均是由4个祖先进化而来的。崇明、高邮湖和海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陵水、偶里和蕉岭种群较低。陵水种群与其他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
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吕巍巍博士和袁泉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周文宗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受到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等支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