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春:破解关键技术瓶颈,助力联中合作社持续提档增效
我叫陈林根,中共党员,今年52岁,来自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我从18岁开始创业,至今已有30个年头。2010年我开始从事双孢蘑菇种植,这些年经过努力我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例如上海市劳动模范,金山区政协六届委员,第四届优秀新廊下人,2018年金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登高工程”全面登高之星。
2010年我和股东创办了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位于上海市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廊下镇,注册资金3788万元,总投资1.5亿元,以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为主,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基地,年产双孢蘑菇6000吨(占上海市生产总量的50%)。
合作社能够从传统的农户式栽培实现双孢蘑菇工厂化种植,发展到目前拥有46间现代化菇房,年产6000吨的规模,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上海市农科院的帮助,离不开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副所长黄建春研究员及其团队的技术支持。2013年开始,黄建春研究员每周2-3次来合作社考察、调研、指导工作,2014年农民菇房改建、工厂化菇房投产以后,贵单位的王倩、朱燕华在我们合作社蹲点长达一年,蹲点结束后,他们也坚持每周1-2次的技术服务,5年来团队累计服务近500次,为合作社培养技术人员4名,化验人员3名。同时,黄老师的团队为我们合作社解决了一系列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和技术瓶颈。
我们生产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材料为麦草和鸡粪,上海本地没有麦草,所用麦草均从苏北等地运来,成本高,难控制质量。2014年,黄老师的团队开始研究用上海本地稻草替代麦草栽培双孢蘑菇,在我们合作社实施下来,双孢蘑菇产量达到25kg/m2,节约了生产成本。黄老师的团队成员王倩在蹲点的时候针对我们合作社覆土质量差、不稳定的生产现状,研究优化了泥炭覆土制作技术,双孢蘑菇产量增加10%,商品菇产量增加42.3%,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今年,我们跟黄老师的团队合作,针对金山廊下地区传统农户栽培工作量大、产量低、效率差的现状,研究开发双孢蘑菇打包料工厂化栽培技术,将我们的优质培养料打包后供应给廊下的农户直接栽培出菇,在减轻农户劳动强度的同时,蘑菇生产的年周转率从1次提高至6次,产量提高50%。目前,已经有两家农民菇房应用我们的打包料顺利出菇。
由于有农科院科研团队一直以来的技术支持,我们合作社有了建设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隧道的信心,计划到2019年建成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隧道,与世界最先进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接轨。项目建成投产后,合作社将形成年产三次发酵培养料3万吨、鲜食双孢蘑菇1万吨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额达1亿元,创利3000万元。
2017年,我们合作社成为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主要承担双孢蘑菇科研任务的实施及应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任务。为了更紧密地与农科院及食用菌所合作,2018年合作社依靠金山科委,引进了以黄建春研究员为主的专家团队,成立了金山区专家工作站。正是有了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有了农科院这棵大树,有了黄建春研究员及其团队的辛苦钻研与付出,有了王倩助理研究员等的大力帮助,才有了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的今天,才有了我们合作社的这些成绩。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一定不负众望,将双孢蘑菇产业向“生态、循环、优质、高效、安全”方向健康发展。
(撰稿: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陈林根)
用户登录